11月10日,万年历上赫然写着“世界青年节”。
中国的青年节是5月4日,明显是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世界青年节是怎么来的呢?在网上查了一下,得到的全是“由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984年创立的天主教宗教盛会。”“创建这一节日是为了扭转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远离教会的倾向。”
但这个青年节并不是今天的这个,只要稍微仔细地看一下,就知道其实天主教的这个盛会每年都在不同的时间举行,而且没有一点提到11月10日的。
在网上海量流传的还有一份全年节日全表,其中的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后面标注了起始年为1946年。但由于网上流传的信息往往是不标注出处的,而且海量的完全重复的信息将或许可能存在的某些别的信息也淹没其中,这个节日究竟是什么来历通过网络几乎是不可考了。唉,网络这东西,一个只要略为查证就可以揭穿的谬误都可以海量地在网络上传播,反倒把真实的、严谨的东西都淹没了,类似例子多不胜举……
十一月十几日出生的人挺多,中学和大学同学里都有好些个,听人说起一个原因:遥想那一月底二月初,春暖花开又过节,是结婚啊蜜月啊啥的好时节,那个时候一那个,十月怀胎不正是十一月的这时候吗……听着还蛮有道理。
不过今天诞辰的名人倒也不多。最著名的大概是1483年11月10日出生的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了。
相比新教,我还是更偏爱天主教一点。新教并不一定像它的名字那样“新”,它反抗教会的权威确实不错,但推倒了教会却使得他们变得更为散乱,自由容易蜕化为放纵。比如说,我觉得只要条件允许,法庭还是更应该造成一座庄严的建筑,而不能搞成一个讨价还价的露天的集贸市场,这个社会需要适度的“庄严性”。这些“庄严”的处所若被世俗或功利的权柄所利用当然是件糟糕的事,但完全推翻它们似乎是矫枉过正了。当然,这完全是个人的偏好,或许与陪伴我小学四年的对那座天主教堂的好感有关。
我对作为“改革家”的路德报以尊敬,但并无特别的好感(当然更毫无恶感),但对于作为一个“神学家”或者一个“信徒”的马丁·路德,还是有相当的好感的,虽然我对他了解极少,但只看他说的这一句话就足以让我感动:
——“即使我知道明天世界即将粉碎,今日我仍要种我的苹果树。”
生日快乐!
2006年11月10日
避风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