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模式作为中医的现代意义——张大庆讲座感想

行医模式作为中医的现代意义——张大庆讲座感想

今天张大庆老师讲中国医学的现代化历程,昨天的科学是什么课正好也是张老师讲古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今晚的讨论课同学讲的是中医的现代化问题,综合起来,谈一谈我的想法吧。

张老师讲的中国医学现代化历程指的不是中医现代化,而是西方现代医学的引入过程,而中医现代化这一概念不同于西医化或科学化。所谓现代化首先指的是一种分界,即与传统划清界限,走上新的发展模式。

中医的现代化首先是被迫的现实,在现代科学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医事实上早已不能再保持其旧时的发展模式和社会角色了,它必须采取新的定位,谋求新的发展方向,问题就是,如何来定位中医,如何去发展?

我觉得,中医除了受到许多人的蔑视之外,在另一些方面来看,倒是被过分拔高了,在理论上,中医被认为比西医的还原论和机械论高明,在实践上,中医被认为可以应付西医难以诊治的疑难杂症。这些或许也没错,但是要发展中医,首先不是去和西医在治病方面对抗,即便说个别的老中医可能妙手回春赛得过最先进的现代医院,然而总体来说,中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拼不过西医的,若要正面硬拼,恐怕只能是被吞并的结果。

当然,中医在其学理上仍然是可能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但事实上不如说东方传统思想可能对还原论和机械论的现代西方思想带来启示,倒不一定非得通过中医来表达。中医自身的学理基础本来也并不完善,张老师昨天举例提到,对于同一病人不同的老中医可能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理论刻画(比如紧脉还是滑脉),但又得出相同的病症判断,中医的技艺更多地靠的是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理论的支撑。我们不该全盘否定中医的理论,但也不必过分地抬高它,倒不妨现象学一些,把其本体论方面的理论判断“悬搁”起来,而更多地关注中医的实践操持层面的活动。

但除了在东方智慧的意义上或从现象学的经验反思的意义上可能做出的贡献之外,中医对现代医学最可能作出的贡献不如说是医学模式或医学体制上的。不幸的是,现在对中医的体制上的定位已经被极度西化了——中医原本师徒私传的传承模式被纳入了西式的大学系统,中医的江湖郎中或诊所坐堂行医模式被并入了以大型医院为中心的公共医疗体系,而这些建制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医生的存在只是为了治病吗?就其本职工作而已当然没错,但就其现实意义而言远非如此。医学还承载着各种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乃至政治的和宗教的意义。这些意义并不是由其治病技术本身所体现的,而更多地蕴含在“行医”之模式之内。

2010年12月1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