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哲学》看NFT的价值
本文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转载请与杂志社联系,引用格式如下:胡翌霖.从《货币哲学》看NFT的价值[J].中国图书评论,2022(12):7-17 导读:齐美尔的《货币哲学》阐发了一种相对主义版的康德先验哲学,用“距离化”解释价值的由来,用交换活动解释客观性的形成。齐美尔批判现代货币经济颠倒了工具和目的,财产占有与主体的自由脱离了关系。在齐美尔的视野下,区块链支持下的加密货币或NFT,似乎蕴含着帮 …
本文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转载请与杂志社联系,引用格式如下:胡翌霖.从《货币哲学》看NFT的价值[J].中国图书评论,2022(12):7-17 导读:齐美尔的《货币哲学》阐发了一种相对主义版的康德先验哲学,用“距离化”解释价值的由来,用交换活动解释客观性的形成。齐美尔批判现代货币经济颠倒了工具和目的,财产占有与主体的自由脱离了关系。在齐美尔的视野下,区块链支持下的加密货币或NFT,似乎蕴含着帮 …
最近一次在京东上的售后体验非常差。事情其实很简单,我退货了他还发货,最后要退款还要我承担快递费,向申请交易纠纷后京东无作为,商家冒充京东打电话表示可退款,一直到最后京东也不愿意给我一个简单的裁定,而是用“无理由拒收”界定我的行为。 详细一点说:我买了个东西过了预计送达时间一看还没发货,于是找商家联系确认发货时间,商家无法给出确定答复,于是我表示退货不要了(另买了别家的很快送到了)。但在我已经申请退 …
这篇是在《信睿周报》发表的封面文章,发表时稍有改动,此处贴原稿。这篇文章写于“鸦片论”之前,现在发出来倒也应景。但是在写作时我已经自觉收敛了许多讨论方向了,感觉写得不太畅快。本来准备再改一改放到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用,结果会议因疫情延期了我就也没再改,先转载出来吧。 1.如何定义游戏?——含糊的词条 什么是“游戏”?“游戏”似乎是三岁小孩都能理解的东西,孩子不懂科学,不懂政治,但对于“游戏”可谓无师 …
19到20世纪之交,随着达尔文进化论的流行,“优生学”在欧美多个国家陆续兴起,各国采取各种强制性或鼓励性的节育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健康的、高智商的)多生,同时抑制另一些人(患病者或者低端人口)的生育。 直到在纳粹那里,优生学与种族灭绝联系起来,终于声名狼藉。所以在二战之后,国际社会除了审判纳粹的罪行之外,也都纷纷取消了优生政策。随着20世纪后半叶各种平权思潮的滥觞,优生学仿佛被扫入历史的阴暗角落, …
这是我跟田松老师做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说实话做得有些用力不足,很多有意思的环节都没能深入展开,但问题本身应该还是不错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我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点明这一标题的意思,而且一些行文或许会引起误解,我在看到吴彤老师的评审意见之后才注意到这一缺失,所以我的现场报告就从补救性的解释开始。 我这个“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显然是模仿了伯特的著作《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是我科学思 …
导论 技术哲学到垃圾哲学 1.垃圾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2.垃圾何以可能? 3.垃圾古已有之 4.垃圾的现代性 一 排斥朽坏的理念世界 1.世界图象的时代 2.世界图象的片面性 3.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4.厌弃有朽性 二 排斥模糊的思想洁癖 1.二元对立 2.是与应该 3.同一与垃圾 4.康德的“丢弃法” 三 排斥回收的基础主义 1.三重综合 2.记忆及其“回收” 3.学习与技术 4.历史 …
芒福德关于城市史和城市规划的许多具体观点也许会有过时,但他对城市的本质及其意义的洞见却是绕不过去的。 芒福德从两个角度谈过城市是什么。他指出,城市是“一种贮存信息和传输信息的特殊容器”,是“社会活动的剧场”。 作为对照,我们可以看一看现代词典对城市一词的解释。如牛津词典说city就是a large and important town(一个大且重要的镇子),至于town,指的是a place wi …
我的博士后研究计划当时是要做垃圾史,惭愧的是,虽然与田老师合作一年多了,但这个题目下还没有多少推进,最后能不能写成出站报告,是有点堪忧的,一个妥协的办法是出站报告还是写技术史或技术哲学的内容,但在适当位置插入关于垃圾的讨论。 我要做垃圾研究并非心血来潮,或者因为偶然与田老师合作才想到这个题目,我认为垃圾问题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任何技术哲学家,特别是对现代性有所反思的技术哲学家,都无法回避垃圾 …
自古以来,哲学向来只关注纯粹的理念世界和宏大的终极问题,崇尚“无用之学”。而钱这种东西显然与主流哲学家的兴趣格格不入。即便是在当代哲学家开始将视线投向技术之后,货币这一独特的人工物仍然较少成为哲学家重点关注的课题。 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是一个例外,从《货币心理学》到《货币哲学》,货币是他哲学体系的焦点和枢纽之一。特别是大部头著作《货币哲学》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只要 …
说明:这是应邀为西五艺术中心的青年艺术家们做的一次技术哲学报告,原题目叫“玩具与艺术:技术的余地”,实际讲的时候还是以技术/艺术为主聊一聊,玩具只是捎带一提。所以现在改了一下。所谓“余地”,其实也可以说是“缺陷”,艺术作为缺陷的技术听起来有些冒犯,还是用余地听起来正面一些~缺陷总是意味着可补余的,撞墙总是意味着可回旋的,有限性、阻滞与余地、空间是同一回事。 本质上说,我聊的是“技术哲学”,而在我这 …
今天去旁听世界华人哲学家会议,看了看一些只闻其名的学界名人,大感失望,明天懒得去了。 汤一介不靠谱我早就知道了,陈来靠谱我也早就知道了,但别的好些名人我不太了解。今天一圈听下来,基本上有意思的只有陈来,别的如林毓生之类听起来学问还算靠谱,但报告本身略嫌无趣,至于大名鼎鼎的甘阳、刘小枫,则是报告乍听起来听抑扬顿挫的,但总体而言较为失望,感觉都是能扯而已,煞有介事,别人可能感觉头头是道,或者“不明觉厉 …
昨天蒋劲松老师来承泽园讲“抽水马桶的观察与思考”,田松老师评论。蒋老师讲得不多,田老师评论得也仓促,不过讨论还是很热烈。 的确,抽水马桶可以算得上是现代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让“方便”更方便的器具,而且作为枢纽,组建起整套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和整个城市系统。 吴老师评论说蒋老师的报告应分为排的泄问题和抽水马桶问题,而前一部分为跑题。马桶体现了人们洁净的要求和对排泄物的厌恶,但这种对待排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