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空间
哲学评弹【第一话】自由就像请客吃饭
既然想开”哲学评弹“这个栏目,我早已憋了许多题目想写,不过临到写时又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了。 还是先写一个老话题吧:“自由”。关于自由,我早已有很多文章在讨论,该说的其实都说的差不多了,但相关的讨论往往牵涉到自由与平等的异同,以及言论自由等具体问题上面,而且写得也不够通俗。在这里,我想仅就“自由”这个概念,做一个通俗的评说。 前一阵我接手参与编写一部文明史教材的…
媒介与道德
之前那篇文章说要承上启下,其实就写到一半,原本打算从奥运说到媒介的,结果写了奥运篇字数就差不多了,而后半部分是一个更大的主题,现在再续上吧。 当时是我提到,尽管我们一方面关注劳教案,一方面在讽议时政,但另一方也为奥运会的争金夺银而激动,这并不排斥,更不可耻。最近我又转了一篇“为什么要探索宇宙”,写的是为什么在非洲每天都有孩子饿死的情况下,还要花费数十亿资金去…
也谈“形式显示”
看着井琪在“这”和形式指引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忍不住常常反驳,为此我也断断续续读了一些关于海德格尔早期“形式指引”的概念,逐渐有了一些理解。 基本上说,我始终不太重视“形式显示”(formale Anzeige,形式指引)这个概念,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个词组显得太西化,太专业化,容易被读作黑话,让外行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如果找得到更浅显平实的表达方式,就完全…
为什么说诺基亚会成为下一个柯达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了,虽然还没有真正破产,还希望东山再起,不过机会恐怕不大了。 诺基亚的情况与柯达有些类似,都曾是称霸市场的百年老店,也都因为成功的包袱而败于自己开发出来的新兴技术之下。柯达并不是没有尝试适应新潮流,但是并未成功,而诺基亚正在押宝Windows Phone,期待着在微软的提携下绝地翻身。 自行阉割了其它可能性而把命运赌在WP之上,有没有可能挽救…
施耐德你肿么了?或论媒介的厚度——《知觉现象学》1.3.8解读
海德格尔是一个技术悲观论者吗?
这篇文章是根据之前的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改写而成,其实改动得很少,但是换了题目之后,就显得切题且完整了许多。这次养马岛会议我报告的就是这篇文章,在贴出会议记录之前先把这篇文章贴出来吧。 海德格尔是一个技术悲观论者吗? 胡翌霖 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 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经常被描述成一种…
中国的书面文化和印刷文化之独特性
经常引麦克卢汉和沃尔特·翁等人关于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印刷文化的论述(见媒介·感觉·时空 ——麦克卢汉媒介存在论初探),不过他们基本上是在西方语言的背景下说事,文字的发展基本上是“纯口语——象形文字——不带元音的字母文字——带元音的字母文字(希腊文以降)——被活字印刷了的字母文字”这样一个发展流程。某些东方的文字,也可以嵌入在这个谱系里得到理解,比如阿拉…
艺术、媒介与间隙中的意义空间
今天读书会提到艺术和技术的问题,我曾经也有一些相关的说法,例如海拉尔会议之游记中关于吴彤老师论文的评论: 在西方传统的油画中,虽然在绘画过程中要用画笔精雕细琢,但在完成的图画中是看不见“画笔”的,图画中呈现的就是描绘的对象,只有到晚近的抽象画或印象派中才开始在画布上留下画笔的“印记”。而中国水墨画却大量运用笔触…
网络存在论——我对网络媒介的体验报告
本文将追问“网络”的存在及其意义,那么,“网络”是什么?现在,“网络”一词通常特指“互联网”或“因特网”这一新兴的电子媒介。当然,“网络”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总是被用来指称某种分环勾连的关联整体,例如“铁路网”、“关系网”等等。 而“互联网”一词,并不是指“具有互联性的网”这样的同义反复,而是指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联,又称“网际网络”,形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网络。不…
哲学评弹【第一话】自由就像请客吃饭
既然想开”哲学评弹“这个栏目,我早已憋了许多题目想写,不过临到写时又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了。 还是先写一个老话题吧:“自由”。关于自由,我早已有很多文章在讨论,该说的其实都说的差不多了,但相关的讨论往往牵涉到自由与平等的异同,以及言论自由等具体问题上面,而且写得也不够通俗。在这里,我想仅就“自由”这个概念,做一个通俗的评说。 前一阵我接手参与编写一部文明史教材的…
媒介与道德
之前那篇文章说要承上启下,其实就写到一半,原本打算从奥运说到媒介的,结果写了奥运篇字数就差不多了,而后半部分是一个更大的主题,现在再续上吧。 当时是我提到,尽管我们一方面关注劳教案,一方面在讽议时政,但另一方也为奥运会的争金夺银而激动,这并不排斥,更不可耻。最近我又转了一篇“为什么要探索宇宙”,写的是为什么在非洲每天都有孩子饿死的情况下,还要花费数十亿资金去…
也谈“形式显示”
看着井琪在“这”和形式指引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忍不住常常反驳,为此我也断断续续读了一些关于海德格尔早期“形式指引”的概念,逐渐有了一些理解。 基本上说,我始终不太重视“形式显示”(formale Anzeige,形式指引)这个概念,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个词组显得太西化,太专业化,容易被读作黑话,让外行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如果找得到更浅显平实的表达方式,就完全…
为什么说诺基亚会成为下一个柯达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了,虽然还没有真正破产,还希望东山再起,不过机会恐怕不大了。 诺基亚的情况与柯达有些类似,都曾是称霸市场的百年老店,也都因为成功的包袱而败于自己开发出来的新兴技术之下。柯达并不是没有尝试适应新潮流,但是并未成功,而诺基亚正在押宝Windows Phone,期待着在微软的提携下绝地翻身。 自行阉割了其它可能性而把命运赌在WP之上,有没有可能挽救…
施耐德你肿么了?或论媒介的厚度——《知觉现象学》1.3.8解读
海德格尔是一个技术悲观论者吗?
这篇文章是根据之前的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改写而成,其实改动得很少,但是换了题目之后,就显得切题且完整了许多。这次养马岛会议我报告的就是这篇文章,在贴出会议记录之前先把这篇文章贴出来吧。 海德格尔是一个技术悲观论者吗? 胡翌霖 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 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经常被描述成一种…
中国的书面文化和印刷文化之独特性
经常引麦克卢汉和沃尔特·翁等人关于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印刷文化的论述(见媒介·感觉·时空 ——麦克卢汉媒介存在论初探),不过他们基本上是在西方语言的背景下说事,文字的发展基本上是“纯口语——象形文字——不带元音的字母文字——带元音的字母文字(希腊文以降)——被活字印刷了的字母文字”这样一个发展流程。某些东方的文字,也可以嵌入在这个谱系里得到理解,比如阿拉…
艺术、媒介与间隙中的意义空间
今天读书会提到艺术和技术的问题,我曾经也有一些相关的说法,例如海拉尔会议之游记中关于吴彤老师论文的评论: 在西方传统的油画中,虽然在绘画过程中要用画笔精雕细琢,但在完成的图画中是看不见“画笔”的,图画中呈现的就是描绘的对象,只有到晚近的抽象画或印象派中才开始在画布上留下画笔的“印记”。而中国水墨画却大量运用笔触…
网络存在论——我对网络媒介的体验报告
本文将追问“网络”的存在及其意义,那么,“网络”是什么?现在,“网络”一词通常特指“互联网”或“因特网”这一新兴的电子媒介。当然,“网络”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总是被用来指称某种分环勾连的关联整体,例如“铁路网”、“关系网”等等。 而“互联网”一词,并不是指“具有互联性的网”这样的同义反复,而是指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联,又称“网际网络”,形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网络。不…